国际论坛

国际政治

  • 从“规范接受者”到“秩序共塑者”:欧盟对全球南方的认知流变与政策调整

    陈菲;蒲文杰;

    作为影响国际秩序演变最根本、最经久的关键因素,“全球南方”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展现出客观中立的鲜明姿态,促使欧盟各界对“全球南方”进行多维度的概念解读和角色再定位。在深入探讨“全球南方”基本属性与核心诉求的认知基础上,欧盟各界试图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思维惯性,将“全球南方”视为欧盟的“秩序共塑者”。在此认知基础上,欧盟主动调整政策,以应对“全球南方”崛起所带来的地缘政治挑战。一是推动伙伴关系提质升级,精准对接“全球南方”的多样需求;二是有限度地增强“全球南方”在全球治理中的权重,回应其治理诉求;三是加大内外协调力度,加强与“全球南方”的团结合作;四是诉诸多元叙事渠道,重塑“全球南方”的集体认同。欧盟对“全球南方”的政策反应,不仅源于其实现地缘政治转向、寻求开放战略自主和修复国际信誉的战略意图,更是国际秩序深刻变革和大国权力博弈的必然结果。欧盟的“秩序共塑”策略,本质上是以欧盟地缘政治利益为导向,兼具叙事工具性和政策实操性的综合战略,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或将面临重重阻力。我国应积极同欧盟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开展合作,共同塑造互利共赢、和谐共生的国际新秩序。

    2025年04期 v.27;No.160 3-2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技术发展与帝国主义的空间扩张——以美国技术帝国主义为例

    王存刚;梁岱桐;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技术发展推动美国技术帝国主义在空间维度不断扩张,呈现出“探索世界地理—建立资本生产联系”相互协调的二维空间扩张形式。第一维度是世界地理空间扩张,即技术发展推动美国技术帝国主义在陆地、海洋和太空空间的扩张,以交通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变革推动美国资产阶级发掘横向与纵向世界地理空间的资本积累价值为代表。第二维度是资本生产空间扩张,即技术发展推动美国技术帝国主义在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空间的扩张,以生产技术和生活技术推动美国资产阶级在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空间建立资本联系并维持资本主义统治为代表。虽然技术发展可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传播,但资本具有不断征服和占有空间的内在属性,资本介入使技术发展具有了资本积累的空间扩张属性。资本的全球化就是资本空间扩张的必然结果。技术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场域扩张提供了新条件,推动美国资产阶级解决或转移矛盾的空间扩展,这构成了美国技术帝国主义空间扩张的基本逻辑。技术帝国主义的二维空间扩张是其维护资本主义垄断和统治的体现。二维空间彼此共生、相互交融,共同构筑了美国技术帝国主义的空间扩张场域。

    2025年04期 v.27;No.160 25-4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美国“妇女、和平与安全”战略的演进与问题探析

    李哲;张焱宇;

    自2000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325号决议以来,美国逐步开启了“妇女、和平与安全”战略的构建进程。该战略旨在通过发挥妇女独特的才能、多样化的思维及其在特定社会角色中的特殊影响力,助力美国更全面地实现其国家安全目标。从克林顿政府到拜登政府,该战略经历了前期酝酿、规范化、体系化和多元化的演进过程。从安全的指涉对象及主导安全价值来看,美国“妇女、和平与安全”战略具有双重安全逻辑,是女性主义安全理念与传统国家安全理念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女性主义安全理念对美国传统国家安全框架一定程度的纠偏与修正。美国“妇女、和平与安全”战略发展至今,反映了性别视角逐步融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的渐进过程,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实践路径,在女性保护、女性参与、女性赋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明显的局限,具体表现为政治极化对战略推进的掣肘、跨部门合作协调机制与评估机制建设不足,以及“美国至上”的价值取向导致的认知局限。特朗普以显著优势赢得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标志着民粹主义与保守主义大幅回潮,为该战略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2025年04期 v.27;No.160 44-62+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水资源争端的多重博弈(1960—2024年)

    苏楚婷;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水资源争端呈现出国际、国内和非国家行为体三个层面交织的多重博弈。国际层面,土耳其将水资源战略化以扩大地区影响力,而下游国家叙利亚和伊拉克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差异化水外交应对策略以抗衡土耳其的水资源霸权。国内层面,三国均面临水资源与政治、民族关系和经济发展紧密关联的治理困境。土耳其将东南安纳托利亚项目转化为应对库尔德问题的战略工具;叙利亚长期将水资源政策作为巩固政权合法性和推进民族同化的政治工具;伊拉克则陷入中央政府治理能力不足与库尔德自治区分权失衡的双重困境。非国家行为体层面,农业部落、反政府武装组织和恐怖组织的介入使水资源博弈更加复杂化,加剧了区域水资源安全风险。为实现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水资源安全,可通过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流域条约、推进各国水资源治理体系的适应性改革以及多层次联合安全机制建设,构建涵盖国际协调机制、国内政治改革与非国家行为体管控的全方位综合治理框架。

    2025年04期 v.27;No.160 63-83+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中外关系

  • 湄公河地区安全态势与中国参与治理的路径探析

    罗圣荣;王奖;

    在全球权力结构深度调整与地缘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湄公河地区作为欧亚大陆地缘战略枢纽,其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安全态势呈现新变化。在传统安全领域,缅甸政局持续动荡等问题凸显主权国家治理危机;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气候变化、跨境恐怖主义、人口贩卖等威胁多维叠加,推动区域安全治理向“共生治理”模式转型。但地区机制武器化、“水外交”安全化趋势加剧,缅甸政治转型僵局引发危机外溢,且该地区安全与南海局势形成双向联动,安全形势更趋复杂。受美国对华竞争传导效应、数字技术革命、缅甸弱国家性以及民粹主义泛起等新兴变量影响,湄公河地区安全治理面临系统性挑战。作为关键利益攸关方,中国须构建系统性参与治理路径:推动全球治理倡议本地化,完善政策对接机制;创新安全产品梯度供给模式,优化需求响应体系;依托经济走廊建设促进安全—协同治理;推进功能性合作制度化升级,强化区域规则内生塑造;以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为纽带,驱动区域治理质量提升。中国应致力于超越传统角色,成为该地区“理念传导者”“制度建构者”与“价值引领者”。

    2025年04期 v.27;No.160 84-100+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特朗普政府涉华经济制裁的三维结构——从第一任期到第二任期的变与不变

    贾力楠;

    特朗普第一届政府建构了由法律法规、制裁项目及实施清单构成的三维度涉华经济制裁体系,客观上开启了新一波对华经济制裁。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第一任期的三维涉华经济制裁结构开始全面回归,并成为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华贸易战的“开路”工具。本文系统分析了特朗普第一任期美国对华经济制裁的制度架构、政策手段与打压重点,指出其涉华经济制裁主要集中于三大领域:以“军民融合”为核心的出口管制,非中国议题范畴内的涉华金融制裁,以涉港、涉疆等为借口的中国议题下的金融制裁。研究表明,中美爆发全面“新冷战”及滑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概率并不高,技术、资本、市场仍将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双方博弈的关键,其中围绕技术领域的博弈烈度将最强,因为该领域的博弈结果将决定资本与市场的得失。特朗普政府以所谓“人权”“安全”为由的对华制裁本质上都属于“伴奏曲”,技术与经济利益的激烈竞争才是“主旋律”,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对华经济制裁将更加聚焦对华高技术领域的压制。伴随着贸易摩擦的动态变局,制裁与反制裁的博弈态势将进一步推升中美关系的张力。

    2025年04期 v.27;No.160 101-11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区域国别

  • 本土主义的异化:特朗普政府移民治理改革的内核与路向

    王聪悦;

    移民政策既是美国社会的焦点议题,更是特朗普两次执政期间开展改革的重心之一。特朗普对移民的悲观态度和严控立场将其“美国优先、回归传统”的口号具象化,其“强化国家边境控制、强调国家主权与资源保护”的治理逻辑从根源上说与本土主义思潮复归乃至异化密切相关。曾在美国历史上多次引发大规模排斥移民行为的本土主义思潮,不仅成为当前特朗普政府开展美国移民治理改革的思想内核,其异化更为特朗普利用公众的“主体性丧失恐慌”、将改革描绘为对国家危机的必要回应提供了关键支撑和路向导引。在异化进程中,本土主义全方位作用于美国的移民治理,构建出“福利经济幻象”“新郊区理想”“逆同化”现象、复杂移民区域迁移策略等理解美国社会图景的新观测变量,由此为特朗普政府的两次移民治理改革锚定路向。从效果看,以本土主义异化为内核的移民治理范式转换不仅重新定义“美国化”内涵,且对美国改善民主制度和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构成根本性挑战。

    2025年04期 v.27;No.160 119-135+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建构及其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启示

    王旭;宋刚;

    国家身份属于自我认知,又离不开国际关系互动。海洋国家身份是日本基于地缘和战略而确立的一种国家身份,是国家内外战略的基础支撑。从历史脉络看,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因应国家战略目标调整,经历了从建设武力扩张型海洋国家、海洋通商国家到当前全面建设综合性海洋强国的演变;从政策实践重点看,其服务于国家各阶段战略侧重,相继聚焦港口航运、海洋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强国建设,当前则致力于建设海洋军事强国;从内外统筹看,其与国家对外战略相适应,对盟友、利益攸关方和更广泛的国际社会分别展示与其外部诉求相契合的海洋国家身份侧面,以利于深化互信、拓展国家利益。当前,海洋的地缘战略作用愈发突显,作为中国的近邻和美国的亚太头号盟友,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建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一方面,其强调安全和竞争,值得中国高度警惕;另一方面,其始终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较好兼顾战略性与具象性,注重内外统筹,这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2025年04期 v.27;No.160 136-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稿约

    <正>一、本刊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性期刊,举凡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探讨、世界经济、中国外交、区域国别等方面的稿件,一概欢迎。二、本刊采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请通过系统投稿:http://gjlt.cbpt--cnki--net--https.cnki.mdjsf.utuvpn.utuedu.com:9000/Editor EN/index.aspx?t=1,或者进入《国际论坛》官方网站gjlt.cbpt--cnki--net--https.cnki.mdjsf.utuvpn.utuedu.com:9000,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按提示步骤投稿。

    2025年04期 v.27;No.160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下载本期数据